系统优势:
水文水利环境监测系统构成说明:
数据感知:水位计、雨量筒实时测量现场水位、降雨量数据。
数据上报:水文遥测终端实时采集水位计、雨量筒输出信号,并遵循水文通信规约将监测数据上报。
数据传输:监测数据通过GPRS、CDMA、4G、NB-IOT或北斗卫星传送给“省/市水文监测预警平台"。
数据应用:监测预警平台实时显示、存储各监测点数据,并及时分析、发布预警信息。
水文水利环境监测系统功能:
通信方式的选择:
◆ 监测点GPRS/CDMA信号较好时,采用GPRS/CDMA通信。
以内蒙古某地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现场举例:
该地为平原地区,监测点虽然远离市区,但附近的GPRS信号质量很好,因此选择GPRS作为现场设备与监控中心的通信方式。
水文监测手段
水文监测一般由信息采集、信息存储和信息传输等3个部分组成。水文信息通过传感器或人工方式获取后,以一定的方式记录和存储,一些需要实时水文信息的测站采取一定的方式传输到相关部门。
改革开放前,我国资料收集一般为人工方式,经过近十几年技术飞速发展,资料收集的自动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总的来说,水位和雨量收集的自动化程度要远远高于流量。一些流域和地区的水位和雨量信息已经具备了较高的自动化水平,其中的一些(如长江干流以及其主要支流出口处的所有水位、雨量项目)已经实现了采集、存储和传输的全程自动化。相对而言,流量、泥沙采集新技术和新仪器还不成熟,并无实质性的进步。
流量测验的载体有缆道、测船、水工建筑物、桥梁等。其中缆道、测船和桥梁作为传统流速仪法测流的施测载体,基本原理相同,只是根据不同的测站条件选择适用的载体形式,并且只能通过升级载体的机械自动化水平来达到半自动化测流;水工建筑物利用水工程的相关信息施测或推算流量,属于间接流量测验方式;1956年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现长江水利委员会)在北碚站上架设了我国第一座机动水文缆道,缆道因其的成本较低,通用性较好且技术成熟,我国目前有一半的流量测验断面选择其作为主要测验方式,这些断面较多地分布在适合建造缆道的中小河流和河流的中上游地区。早期的桥测很多是修建水文专用测桥,20世纪七八十年代曾达到高峰,其后桥测方式逐渐减少。测船方式的成本较大,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测船水文绞关、过河索吊船等技术取得了很大进展,因而这一段时期,水文测站采用船测法,特别是过河索吊船方式的较多。水工建筑物的使用条件很苛刻,只能应用在具备条件的地方,所占比例较小。流量测验基础设施和设备,绝大多数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配备完成的,二三十年来,很多设施经过了更新改造,自动化程度总体上有所提高,但在测验方式方面并没有大的改变。
流量的记录型式主要有自动测报、固态存储和人工观读。自动测报实际上是指流量测验从采集、存储到传输的一系列过程的自动化,目前只有极少数测站达到这一水平,固态存储均指流量信息采集后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加以计算处理和记录存储。人工观读是最为传统和效率低的方式。
水文信息传输方式主要有PSTN、卫星、无线公网、电台、话传、人工数传等。PSTN通过程控电话拨号数模转换传输数据,理论上,有固定电话的测站配备调制解调器后均可以实现,成本也比较低,然而很多水文测站分布在人烟稀少的偏远农村,农网电话线路可致使数据传输出错,这是PSTN并不是很普及的主要原因。卫星传输是经过测站的卫星数据发射器传送、通过卫星转发的方式,目前长江流域普遍采用的卫星有海事卫星Inmarsat -C和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两种形式,卫星方式基本不受区域限制,但是通信费用相对较高。无线公网是通过移动服务提供商提供的2G (GSM)或2.5G (GPRS、CDMA)无线通信服务发送数字信息的传输方式,如常见的短信方式,该种方式只能在无线网络覆盖的地区使用。电台是通过超短波进行信息传输的方式,不需通信费用,但通信距离有限,且受地形影响。话传和人工数传都属于人工方式,不同的是话传是人工打电话,人工数传是人工发电报等,均属于较陈旧的工作方式。